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心理健康 >> 心理活动 >> 正文

心理危机与干预

发布者: [发表时间]:2011-04-06 [来源]: [浏览次数]:

什么是心理危机?

一般而言,危机有两个含义,一是指突发事件,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,如地震、水灾、空难、疾病爆发、恐怖袭击、战争等;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。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、难以把握时,平衡就会打破,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,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,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,进入一种失衡状态,这就是危机状态。

当一个人面临从天而降的重大灾难时,往往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,因而出现个体既不能回避,又无法用通常解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心理失衡状态,这种失衡状态便称为心理危机。

如果危机过分严重,威胁到一个人的生活或家庭,则他可能采用不恰当的方法来应对或解决问题,从而导致心理社会功能的下降。心理危机急性期通常在6周左右,如果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,很可能导致精神疾病或出现自杀、攻击他人等适应不良行为。心理危机还可以引起一个人的急性情绪紊乱(如情绪波动、易激惹、焦虑、抑郁、恐惧等)、认知能力下降(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障碍)、躯体不适(头痛、头晕、腰酸背痛)、行为改变(如失眠、自闭等),此时,心理治疗干预及时给予人们以关怀、支持,并采用心理治疗方法。

心理危机有哪些反应?

当个体面对危机时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,一般危机反应会维持68周。危机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上、情绪上、认知上和行为上。生理方法:肠胃不适、腹泻、食欲下降、头痛、疲乏、失眠、做恶梦、容易惊吓、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、哽塞感、肌肉紧张等。情绪方面:常出现害怕、焦虑、恐惧、怀疑、不信任、沮丧、忧郁、悲伤、易怒、绝望、无助、麻木、否认、孤独、紧张、不安、愤怒、烦躁、自责、过分敏感或警觉、无法放松、持续担忧、担心家人健康,害怕染病,害怕死去等。认知方面: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、缺乏自信、无法做决定、健忘、效能降低、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。行为方面:呈现反复洗手、反复消毒、社交退缩、逃避与疏离,不敢出门、害怕见人、暴饮暴食、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、不易信任他人等。

心理危机经历怎样的发展过程?

心理学研究发现,人们对危机的心理反应通常经历四个不同阶段。首先是冲击期,发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,感到震惊、恐慌、不知所措。如突然听到北京爆发非典,亲人得了“非典”,医护人员感染“非典”,非典患者骤增等消息后,大多数人会表现出恐惧和焦虑。其次是防御期,表现为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,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,恢复受到损害的认识功能。但不知如何做,会出现否认、合理化等。再次是解决期,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,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问题。焦虑减轻,自信增加,社会功能恢复。最后是成长期,经历了危机变得更成熟,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。但也有人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。

心理危机将引发什么后果?

心理危机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经历,并非疾病或病理过程。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危机。由于处理危机的方法不同,后果也不同。一般有四种结局: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,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,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;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,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;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;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。对于大部份的人来说,危机反应无论在程度上或者是时间方面,都不会带来生活上永久或者是极端的影响。他们需要的只是有时间去恢复对现状和生活的信心,加上亲友间的体谅和支持,能逐步恢复。但是,如果心理危机过强,持续时间过长,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,出现非常时期的非理性行为。对个人而言,轻则危害个人健康,增加患病的可能,重则出现攻击性和精神损害;对社会而言,会引发更大范围的社会秩序混乱,冲击和妨碍正常的社会生活。如听信传言,出现超市抢购,哄抬物价,犯罪增加等。其结果不仅增加了有效防御和控制灾害的困难,还在无形之中给自己和别人制造新的恐慌源。

什么是危机心理干预?

心理学领域中,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,使之最终战胜危机,重新适应生活。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,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,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。

怎样进行心理危机心理干预?

危机干预的时间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、数天,或是数星期。危机干预工作者一般必须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、社会工作者、精神科医生等。

危机干预主要采用支持技术,这时主要让个体表达或发泄内心的积郁,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同情、解释和保证,树立其信心。对有自杀倾向的个体,主要集中在使他们放弃自杀观念,而不是对自杀的原因作反复的分析和解释。另外还会帮助了解可以采用的应对方式,帮助获得新的信息或知识;在可能的范围内,帮助安排日常生活,并调动和利且社会支持系统,即亲人、朋友、社区、单位等共同帮助渡过难关,也即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。

在大规模的灾难面前,如遭遇地震、海难、水灾等杀伤力特别大的灾难时,一般以社区为基础进行危机干预,具体内容包括成立各种自助组织,及时识别高危人群,普及相关预防知识,在社区中宣传心理卫生常识,提高扶弱济贫救危活动的公众意识。预防危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。

危机治疗技术包括认知治疗、行为治疗、表达支持治疗、患者中心疗法、家庭治疗等,对灾难激发的精神障碍(如轻度意识模糊、木僵状态、大喊大叫),过于焦虑、抑郁等则需通过药物治疗。也可根据求助者的上体情况,采取相应的措施。

心理危机对于每一个人都在所难免,重要的是,当我们一旦遇到此类情况,应积极配合政府实施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,甚至主动向心理专家求得帮助,以利尽快度过心理危机。